English

非关“炒作”

2001-02-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现今文坛上,确有一些作家,经由他人或自己“炒作”,借以收揽注意力,于读者转瞬之前,卖出几本书,然而,张爱玲不是。

我们可以证言:当年犹豫再三,唯恐赔本的出版方同意签约出版《张爱玲文集》后,经其姑父李开第先生要求,张爱玲予以授权,只是意在以每千字25元的微薄稿费,济助亲属,嗣后不久,内地盗版盛行,台湾皇冠提出交涉,此项授权遂终止。内地无数版本的张氏作品,无论有无合法授权,一分钱收益也与张爱玲无关。

而后来,《张爱玲文集》居然流行起来了,这是作为编者的我们,和出版方所没有想到的事,我们按规定获取出版方支付的编选费和代理费总共二、三千元,那时已“落袋为安”,决计不会再想去“炒作”以获额外好处,而出版方呢,很木然,像突然中了彩票大奖,一直反应不过来。印了多少年,一副旧包装。花城出版社经皇冠授权,接替安徽文艺出版社,印行《张爱玲作品集》,就包装而言,也未使人们的眼球有何耸异,或许是对市场很有信心之故,似乎更不做什么广告,好像唯此一书,无需很商业地运作。

除却这两家,以及极少获授权的,市面上林林总总的张爱玲作品出版物,都是盗版。盗版者心怯,每在僻静处昏黑时交易,大声吆喝,大约是不会的。然而据说,现在也有一种盗版者,会假借批评或骂倒一个作家,使其赃物畅销,也是一种“炒作”,回头看看出张爱玲的书的,似乎也无这样努力和用心者。

另外,到现在为止,据我们所知,内地未举行过一次关于张爱玲的研讨会、发布会,也没有一个机构以推介张爱玲为职志,如果说,“炒作”是有主体的行为,所谓关于张爱玲的“炒作”还难以找到主体。

在“张热”中,别有一种出版物是张爱玲的传记,最早的一、二部是于青所著的《天才奇女张爱玲》,和王一心的《惊世才女张爱玲》,1992年印行,与《张爱玲文集》出版大抵同时,计动笔时间,应该属于前“张热”时期的写作。其后不久,接踵又出了好几种有关张氏的传记,撰写者未必意在“炒作”,但已感受到市场涌动的需求,写法各有千秋,而事迹大率重复,此间谁借鉴谁的,也渐渐不甚了然,从一时的密集程度而言,确乎稍涉商业化之嫌。与作品热销相衬映,关于张氏作品的言谈论述日渐多起来,读的人多,读后感想丛生,自是无怪其然,也有选作硕士和博士论文的,导师一派纵容,研究领域就枝繁叶茂,很有些景气,这些总括起来,就是“张热”了。

总之,我的感觉,“张热”未必是“炒作”的,这件事还需细细道来。从张爱玲作品几十年接受历史望过去,肯定地说,长了我们一重浅近而重要的见识,就是让我们看到何谓可以传世的作家作品:无论岁月尘烟掩蔽多久,终究还是不胫而走。如今评论家可以信口胡捧,但没有能在历史上作数的,能作数的,就如张爱玲一样,不理你几十年,照样倾城倾国。骗一片读者即或可能,骗一世读者,问谁有这种本事?天下作家多如过江之鲫,唯张爱玲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作家心寒又心暖,写了等身的作品,却也要说:“嗨,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贾平凹语)死得没人比她更凄凉,却也没人比她更风光,海内海外,顿时哀思如潮,媒体无分强弱,争相报道。要说有什么“炒作”,“作祟”者只能是她作品自身。

80年代初内地即有张氏作品印行,至《张爱玲文集》问世,一直波澜不惊,而一、二年之后,“张热”勃焉而生,何以然?我们无妨视之为一种“文化征候”,但也不必想当然地以为她就成了“世俗化”的代用品。文学精品的传播有许多解不开的蹊跷。当年张氏自制《传奇》封面,画一现代女子幽灵似的,半探身子在窗口,守望一个旧式家庭的女子,正百无聊赖抹骨牌,其文化寓意不言而喻;而今在其“酷”无比的跨世纪的一代“网虫”们的床头,时时也会见到一本翻旧了的《张爱玲文集》,你能说不是也充满吊诡变衍的张力?

“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但是除却生存的压力,思想的背景里,我们并没有多少“惘惘的威胁”,为什么需要张爱玲?张爱玲是个凡人,凡人都是不彻底的。张爱玲不可能拯救灵魂,她的处世之道和生存形态,不必学也不可学。但是,唯有她的那种不经意间贯通古往今来的对人生和世相的洞察力和感悟力,那种在多彩文明中绝情又多情,大俗又大雅的艳异风神,要令我们震眩和憬然。作为文学精品的制作人,张爱玲的“绝活”是写人心的曲折。一天,有个很时尚的女生读了张爱玲的文章,郑重地说:“怎么她和‘妖精’一样?”按她的话风,“妖精”实乃褒义。早就有人说,张氏的作品一句句读,比一篇篇读要好。除了在张爱玲这里,别处你读不到这种文字,它是那样奇恣地激动我们的感觉和想象,要不就是老到到可怕的程度,一下将你带到一个凄切荒寒的境界。张爱玲精怪慧黠之极。一个20多岁的女子如此挥洒自己的文采感情,只能让人觉得文学此道太不可思议,而文学此物又太值得宝爱,在一种“后现代”的语境中,它的华艳、颖异的光彩,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也许,这只是一个梦魇,一个幽丽微茫的梦魇,无论哪一代人,偶尔亲近它,都会于“尴尬的不和谐”中,“抓住一点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任科技文明如何革新我们的生活,远行前,有人还会带上一本张爱玲的书。

关于张爱玲,可说的还有很多,说是说不尽的张爱玲,决不为过。自出道以来,她就被人指点评说,一直50多年,真正成就了一份丰厚的话语资源。这本书开列四板块:评说钩沉,生平忆念,海外张学,国内论议,所截取的只能是极小的一部分。对于张爱玲,这也是一种宿命。早年,她曾不无天真地渴望出名要趁早,真到出名了,越往后她越想躲开热热闹闹的人,连遗嘱也是要将骨灰抛洒荒野,然而,她什么也不顺,世界安静不下来,永远也不会。

真的,这非关炒作。

(本文系即将出版的《张爱玲评说50年》前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